- 射击运动的现状以及发展
- 一、国外发展现状
实用射击有别于竞赛射击,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加利福利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宪法赋予的权利,美国允许公民合法拥枪自卫,有着广泛的射击运动的群众基础和历史传统,以往在各种关于射击的竞赛体育项目中,准确性成为所有射手追求的唯一目标,然而人们发现,对大部分合法拥枪者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在紧急状况下可以迅速采取合适的射击技术避险自卫,以追求准确性为目的的射击训练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安全快速操控枪支的实用射击运动逐渐发展起来,成立了IPSC国际射击协会,但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该协会的活动演变为“竞技射击运动”多过“自卫射击训练”,分为不同类别,射击的枪械也多进行了改进,如加长枪管、降低扳机行程、安装红点瞄准镜等(看过张国荣的电影《枪王》的人都应该对这种射击比赛记忆犹新)。因此90年代更加强调实用、安全的IDPA国际防卫手枪协会成立,要求射手使用未经改装的原厂枪械、真实模拟环境、从实战出发,做好隐蔽强调射手安全。
简单来说实用射击就是设置、模拟不同的布景,以增强突发情况下实际射击技术为目的的射击训练,就像最近网上很火的美国华人女店主持枪击退三名持枪歹徒的视频,这就是典型的实用射击案例,总的来说这名女店主虽然勇气可嘉、出其不意,但并没用做好隐蔽防护,只是说运气不错才没有受伤而已,更突显出专业的训练对射击者的生命安全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发展困境
因为法律、监管等原因,国内实用射击运动还处于襁褓之中,且多游走于灰色地带:一是组织者少,虽然国内的枪支爱好者对此项运动趋之若鹜,但枪械的敏感性和活动安全性、专业性使此项运动的从业者屈指可数,组织能力最多也只能是十多人的小型活动;二是活动场地少,国内缺乏枪支使用的传统,因此除了军警的专用靶场和各省市射击队的训练靶场外,专业的活动场地很少,更别说拥有几个枪道的大型场地了;三是枪械种类少,因为繁琐的法律程序,引进、购买制式枪械、弹药可谓要克服重重困难,因此要在国内使用格洛克、勃朗宁、伯莱塔等手枪的机会少之又少,更别说突击步枪、冲锋枪、散弹枪等大型枪械了;四是费用高,以上所有原因综合的结果就是国内实用射击活动的成本极高,我们不奢求美国几美分一发弹的白菜价,但国内十多元人民币一发弹的报价确实让人瞠目结舌。
三、带动经济效益
国内能进行更全面的更高阶段制式枪械(手枪、散弹枪、步枪)实用射击训练的训练场屈指可数,据所知目前只有两家射击场,其中有陕西榆林射击场,中国北方国际射击场。中国北方国际射击场是中国第一家开展娱乐性射击活动的大型旅游场所,国家国防教育重点基地,是大、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好场所。而陕西榆林射击场费用大概5000-8000元,时间三到四天。如果想更进一步,考取射手证书或者进行国际比赛,就只有到香港和东南亚(主要是泰国、菲律宾和老挝),费用大概在1万元以上。
对于初学者,参加过实用射击后,都受益良多,基本都颠覆了许多以前的认知,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好射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就算是十几、二十几米的距离,不进行练习,想要击中对方就只有拼人品了,所以说在国外实用射击才会成为一个每年产值几百亿美元的行业,拥有成百上千万的参与者,而国内才刚刚起步,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
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差距?
比起外国射手从小就可以跟随父辈接触射击运动,接触枪。中国射手其实起点很低,训练条件也很差。甚至可以说没有训练条件。但是目前我们在国际大赛中的表现,已经能够处在平均水平线上。
五、行业发展预期
虽然现在国内实用射击运动的开展困难重重,但行业发展的前景确是光明的:一是军警人员训练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国内反恐维稳任务的不断加重,内部人士却不断爆出基层军警人员每年的射击训练时间和弹药数基本以个位数计算,现实案例中基层军警员暴露出的枪支使用技术和经验的缺乏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同时现有的以命中环数为标准的精确射击训练也已脱离了现实使用需求。政府也已意识到了此类问题,开始选派或提倡相关人员到国外进行培训,但这类临时措施不可能长久,国内庞大的军警人员队伍的训练需求不可能全部靠国外和制式靶场能够解决,要达到国外警员枪械使用技术标准,就需要放开军警人员的射击训练场所和制度,这将是国内实用射击运动的一剂强心针;二是市场的强烈需求,国内的枪支爱好者人数众多,只是因为处于灰色地带的实用射击运动无法大规模的进行组织宣传,才使这项运动成为小众、小资的代名词,只要解决好枪支管理和安全问题,这项活动绝对会发展壮大,当然前提是政府的支持,但这并不是不可能的,既然以前被牢牢把控的低空领域可以放开,为什么在提倡创新发展的当下实用射击运动就不能逐渐放开呢?
2018-08-14 点击:次